fbpx

以魚為基礎的飲食對環境和人們的健康都有好處。 納迪安/Shutterstock

如果您想減少對環境的個人影響,減少食用動物產品是您可以做的最簡單的事情之一。 但成為素食主義者和只吃植物不太可能是世界上每個人的合適解決方案。

魚類和其他海鮮經常被環保意識所忽視,但被稱為藍色食品評估的新研究表明,它們可以成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雙重挑戰的一部分。 今年的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將採用“藍色食物”,即魚類、貝類和其他在水中養殖的食物,以補充來自陸地、植物和動物的“綠色食物”。

由斯德哥爾摩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領導的 100 多位科學家的五篇研究論文強調了水產食品在未來幾十年如何被用於解決營養不良、降低食品系統的環境足跡並提供生計——與許多其他工作相呼應在這方面做了。

食物的種植、加工和分配造成了溫室氣體排放的很大一部分,而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變化的根本原因,而大量的人仍然患有營養不良、肥胖,有時兩者兼而有之。 一些海產品有可能為人們提供高價值的營養,同時產生相對較低的排放。

但研究表明,養殖和野生魚類的氣候影響和微量營養素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受物種、大小和系統的影響。 科學家們才剛剛開始了解這些和潛在的權衡。

問題是所有海鮮通常都混為一談,因此很難準確地將其與其他食物來源進行比較。 雖然我們能夠得出一些關於什麼海鮮最適合我們吃的結論,但情況通常很複雜,而且我們並不總是擁有我們需要的所有數據。

全球最常見的養殖物種,包括鯉魚、鱒魚、鮭魚、鯰魚和羅非魚,對環境的影響與雞肉(效率最高、消費最廣泛的肉類)相當,遠低於牛肉或羊肉。 但是如何養魚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例如,淡水系統中的濾食鯉魚每份的碳排放量較低,但海鱸等肉食性海魚的排放量要高得多。

全球消費的海產品中有一半以上仍然是捕撈的,而不是養殖的,並且與不同漁業相關的碳排放量存在很大差異,這主要反映了使用的不同方法和資源豐富度。 如果使用更少的飼料來生產相同數量的消費產品,養殖魚可以變得更加環保。

同時,一些未餵食的養殖物種也會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例如,貽貝、蛤蜊和牡蠣從水中過濾天然飼料,去除多餘的營養。

與陸地相比,水產養殖的多樣性也存在明顯差異。 雖然只有少數養殖動物(雞、豬、羊和牛)提供了人類食用的大部分肉類,但目前養殖的水生動物有 400 多種。 更多種類的食物及其來源有助於改善糧食安全並為農民分散風險。 而且,至關重要的是,這種生物多樣性可以支持更多樣化和更有營養的飲食。

營養來源

正如其中一項新研究強調的那樣,許多魚類和海產品都富含重要的營養成分,與具有相似或更高環境影響的肉類相比,這可以使其具有明顯的優勢。 與雞肉相比,鱒魚含有大約 19 倍的 omega-3 脂肪酸。 牡蠣和貽貝的維生素 B-12 含量是其 76 倍,鐵含量是其五倍。 鯉魚的鈣含量高出九倍。

研究發現,水產食品的營養益處對女性尤為重要,在所研究的國家數量近三倍的增加中,女性比男性受益更多。

因此,海產品對於減少兒童和青少年婦女等全球高危人群的營養不良至關重要。 為了更好的生活,用魚代替肉可以降低與心血管和其他疾病相關的健康狀況不佳的風險。

一艘漁船駛入港口

魚的營養重要性常常被忽視。
CPG-照片/Shutterstock

但同樣,情況很複雜。 例如,整條吃的小魚通常比只吃魚片更有營養。 由於某些物種含有高水平的必需 omega-3 脂肪酸,魚類通常被宣傳為健康的。 但最大的飲食價值將來自於吃各種海鮮以獲得更廣泛的微量營養素。

全球氣候挑戰和魚類

然而,海產品要發揮其作為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的低影響、高營養食物來源的潛力,仍然面臨許多挑戰。 為了進行氣候友好型漁業,我們必須鼓勵該行業最可持續的發展,並保護小規模漁民和農民的生計。 激勵性的魚品生產和貿易可以壓低價格,確保隨著其他人收入的增加和需求的增加,較貧窮的人仍然可以買得起海鮮。

但這項最新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魚類和海鮮的良好選擇對人類和地球都有好處,並且對於確保它們成為全球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常重要。

談話

Dave Little 是泰國 Nam Sai 農場的董事,獲得了眾多公共和企業實體的資金,並在國際研究聯盟和非政府組織的各種技術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工作。

Richard Newton 是全球海鮮保證最佳水產養殖實踐氣候行動委員會主席。

Translated By GNMT, Written By Dave Little, Professor of Aquatic Resources Development, University of Stirling,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ow-fish-can-still-be-part-of-a-more-sustainable-food-future-167944

Categories: 減肥及養生Tags: